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鞋國家,目前膠粘鞋年產(chǎn)量在20億雙以上,若以每雙鞋18~26g用膠量計算,則年需聚氨酯膠粘劑3.2~5.2萬t。日本于1989年聚氨酯膠粘劑的生產(chǎn)量為3萬t,而制鞋用聚氨酯膠粘劑則需1.4~1.5萬t,占聚氨酯膠粘劑生產(chǎn)量的一半。目前我國制鞋工業(yè)中95%使用氯丁膠粘劑,聚氨酯用量較少。氯丁膠粘劑初粘性好、可冷粘、價格便宜等是其優(yōu)點,但不耐增塑劑滲透,對軟PVC、熱塑性橡膠、PU革等新型鞋用材料粘接性差此外,必須應(yīng)用的苯類為有毒溶劑,這是致命的弱點,已不適應(yīng)制鞋工業(yè)發(fā)展的要求。國外的趨勢是逐漸被聚氨酯膠粘劑所代替。目前歐、美80%~90%的鞋用膠已為聚氨酯膠粘劑所占領(lǐng)。國內(nèi)也必然是這樣趨勢。 7.4.3.1鞋用聚氨酯膠粘劑的制備 最早研究鞋用聚氨酯膠粘劑的是德國Bayer公司,開發(fā)了Desmocoll系列鞋用聚氨酯膠粘劑產(chǎn)品。我國鞋用聚氨酯膠粘劑的研制起步于1968年。 制備鞋用聚氨酯膠粘劑的羥基聚氨酯有直接法和擴鏈法兩種。 直接法即由聚氨酯多元醇與MDI反應(yīng)而制得高分子量聚氨酯膠粘劑,擴鏈劑法指聚酯二醇先與過量的MDI反應(yīng),得到的預(yù)聚體再用1,4-丁二醇或其它二醇擴鏈,制得高分子量聚氨酯。 主要原料品種及規(guī)格 制備羥基聚氨酯主要原料如下。 (1)聚酯多元醇聚己二酸-1,4-丁二醇(分子量2500~3000,酸值低于0.5mgKOH/g);聚己二酸-1,4-丁二醇-1,6-己二醇(分子量4500~5000,酸值低于1.0mgKOH/g);聚ε-己內(nèi)酯(分子量2000,酸值低于0.1)。 (2)異氰酸酯 二苯基甲烷-4,4′-二異氰酸酯(MDI)和己二異氰酸酯(HDI),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(IPDI)。 (3)擴鏈劑 1,4-丁二醇(BDO)和1,6-己二醇(HG)。 2.實驗室制備方法 將預(yù)先經(jīng)脫水處理的聚酯多元醇稱量后加入聚四氟乙烯(或聚丙烯)杯中,加熱至60℃左右,然后加入熔化的MDI,迅速攪拌,反應(yīng)溫度控制在80~85℃,反應(yīng)15~20min后立即倒入帶聚四氟乙烯涂層的盤中,于130℃烘箱中熟化5h,裁切成條后在塑料破碎機中破碎成顆粒,及制得白色羥基聚氨酯膠粒。 以上羥基聚氨酯膠粒按15%的固含量,用丁酮和丙酮(質(zhì)量比1;1)配制成膠液,即為鞋用聚氨酯膠粘劑。 【實例1】 將聚己二酸-1,4-丁二醇(分子量2515,酸值0.2mgKOH/g)于130~135℃、1.3kPa真空下脫水3h,冷卻至60℃。稱取100g聚酯及MDI9.77g(R=0.982),按上法制得羥基聚氨酯,用丁酮配制成15%固含量的聚氨酯膠粘劑,其粘度(25℃)為1800~2000mPa·s. [實例2] 稱取經(jīng)脫水處理的聚己二酸-1,4-丁二醇(分子量2961,酸值0.3mgKOH/g)100g、1,4-丁二醇1.22g(聚酯與丁二醇的摩爾比為0.4)、MDI11.83g(R=1.00)熟化溫度140℃,時間10h。按上法制得羥基聚氨酯,用丁酮配制成固含量為18%的聚氨酯膠粘劑,其粘度(20℃)為5000mPa·s. [實例3] 稱取經(jīng)脫水處理的聚己二酸-1,4-丁二醇-1,6-己二酸(1,4-丁二醇與-1,6-己二酸的摩爾比為1:3,分子量為5000,酸值為1.1mgKOH/g)100gHDI3.35g(R=0.995)。熟化溫度110℃,時間15h。按上法制得羥基聚氨酯,用丁酮配制成固含量為15%的聚氨酯膠粘劑,其粘度(23℃)為1000~1200mPa·s. 3.影響膠粘劑性能的主要因素 (1)聚酯品種對膠性能的影響 聚己二酸類聚氨酯膠粘劑體系中,膠粘劑的結(jié)晶性,相應(yīng)的初粘性按下列順序遞增: 乙二酸<1,4-丁二醇<1,6-己二醇 偶數(shù)碳原子二醇合成的聚氨酯,其分子中的供氫基團(如NH)與供電子基團(如——CO—)比較容易接近,能夠比較容易的形成較多的氫鍵,使聚合物分子鏈容易結(jié)晶。碳原子數(shù)小于4的二醇制得的PU初粘強度較差??紤]原料價格因素,一般都選用聚己二酸-1,4-丁二醇作為鞋用聚氨酯膠粘劑的聚酯原料。 (2)聚酯分子量對膠性能的影響 分子量不同的聚酯制成的膠粘劑對粘接性能有很大的影響,聚酯分子量越高,其膠液粘度越大,但聚酯分子量過高則對膠液的滲透性能及粘合性能不利,選用合適的聚酯分子量對改善粘合強度是十分必要的。一般情況下選用2000~3000分子量的聚己二酸-1,4-丁二醇。 (3)膠粘劑分子量對膠性能的影響 有研究表明,聚氨酯分子量達10萬左右時膠的粘接性強度最高,低于9萬時其粘合強度明顯下降。當(dāng)分子量為11~13萬時膠的穩(wěn)定性差。 (4)異氰酸指數(shù)對膠粘劑分子量及貯存性的影響 異氰酸酯指數(shù)R(即NCO/OH的摩爾比)對膠粘劑的分子量、貯存穩(wěn)定性均有直接影響。R值小于0.8,對膠粘劑分子量影響不?。?/font>R值在0.85~0.95,對膠粘劑分子量有一定影響;R值在0.95~1.0,對膠粘劑分子量影響較大。對膠粘劑貯存穩(wěn)定性來講,R值小于0.95時合成的膠粘劑,無論是膠粒的膠液,它們都有良好的貯存穩(wěn)定性。而R值在0.95~1.0時合成的膠粘劑,其膠液比膠粒的貯存穩(wěn)定性好。 (5)白炭黑對膠性能的影響 在羥基聚氨酯膠粒溶解后的膠液中,添加1.6%~2.0%的氣相白炭黑,膠液的粘度可提高300~400mPa·s,同時也提高了聚氨酯膠的粘合強度及初韌性。 (6)擴鏈劑對膠性能的影響 加入擴鏈劑可相應(yīng)提高氨酯基的含量,增加其內(nèi)聚強度、極性、活性,使聚氨酯膠粘劑與被粘材料形成物理吸附和化學(xué)結(jié)合增加聚氨酯膠粘劑的初粘強度和耐熱性能。 (7)固化劑對膠性能的影響 固化劑通常有JQ-1、JQ-4以及7900,一般添加量為3%~10%。采用JQ-1時,膠層呈現(xiàn)紅色,易污染鞋面。采用7900稍好,但也不理想。最好采用JQ-4,即DesmodurRF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