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采用乙二胺與丙烯酸甲酯在乙醇中反應合成了一種具有潛伏性的環(huán)氧樹脂固化劑。利用紅外光譜和元素分析確定產(chǎn)物的化學結構,熱失重分析結果表明產(chǎn)物基本達到了作為潛伏性固化劑的要求。 關鍵詞 環(huán)氧樹脂 潛伏性固化劑 合成 1 前言 環(huán)氧樹脂為涂料、膠粘劑、電氣絕緣材料以及復合材料中重要的樹脂基體。單組分環(huán)氧樹脂膠粘劑現(xiàn)已應用于許多工業(yè)部門。常見的單組分環(huán)氧樹脂膠粘劑的固化劑有咪唑和咪唑鹽、雙氰胺、有機酸酞肼、三氟化硼絡合物等[1--3],其中以雙氰胺應用最為廣泛。在環(huán)氧樹脂固化劑中,胺類固化劑種類最多,已有大量研究工作用化學或物理方法對胺類固化劑進行改性。常用的改性方法有酚醛改性與聚酰胺改性[4]。本文從新的角度對胺類固化劑進行改性,以期研制出綜合性能好的潛伏性固化劑。 2 實驗部分 2.1 主要試劑和儀器 乙二胺:分析純,長沙化學試劑廠;丙烯酸甲酯:化學純,上海試劑一廠;無水乙醇:化學純,湖南師大化學試劑廠;石油醚:分析純,湖南師大化學試劑廠。 Perkin— Elmer FTIR— 1700型紅外光譜(IR)儀;Shimadzu—TG一40熱失重分析儀。 2.2 制備方法 (1)丙烯酸甲酯的純化 先用質量分數(shù)為5%的氫氧化鈉溶液洗滌2次,除去其中的阻聚劑,然后用蒸餾水洗滌2次,用無水氯化鈣干燥,蒸餾收集80℃左右的餾分。 (2)乙二胺的純化 用氫氧化鈉和氯化鈣干燥乙二胺12 h,蒸餾收集116~117℃的餾分。 (3)固化劑的合成 在裝有攪拌器、滴液漏斗、回流冷凝管和溫度計的 500 ml三口瓶中,溶解1 mol乙二胺于150 ml乙醇中,在攪拌下分次滴加2.2 ml新蒸餾的丙烯酸甲酯,在適宜溫度下反應5 h,放置1 d后,減壓蒸餾除去乙醇,將所得產(chǎn)物用石油醚分離純化,即得到改性固化劑。 3 結果與討論 3.1 合成溫度的選擇 伯胺與烯烴的加成反應為放熱反應,通常此類反應的溫度為刀30℃[5]。本試驗分別在30、40、45。50 3.2反應物配比的選擇 為將伯胺較好地掩蔽起來,使合成出的固化劑有較好的潛伏性,需選擇適當?shù)脑吓浔?。乙二胺與丙烯酸甲酯質量比分別取為1:1.1,1.1:2,2:1.1,1:2.2進行合成,發(fā)現(xiàn)前3種配比的產(chǎn)物有明顯的胺味。通過環(huán)氧/固化劑體系的固化反應以及結構分析,配比為1:2.2時合成的固化劑較為理想。 3.3 產(chǎn)物的結構表征 圖1為反應物質量比為1:2.2時產(chǎn)物的紅外光譜圖。 3 500~3 super)問為飽和酯的吸收峰,由圖 1可知:產(chǎn)物不含烯鍵酯的特征雙鍵峰,說明產(chǎn)物為含仲膠的飽和酯。元素分析結果為:C 51.40%,H 8.99%,N 12.01%,O 27.60%,化合物的理論值為C51.72%,H8.62%,N12.07%,O 27. 5%,和實驗值基本吻合. 由圖2可見,產(chǎn)物在160℃以前有少量失重,可能屬于溶劑的揮發(fā),160℃為熱分解溫度,應屬于胺與丙酸酯之間鍵的斷裂。 3.4 早固化試驗的初步結果 用此固化劑與環(huán)氧樹脂配制的膠粘劑,粘度可在300 mPa·s以下,有2周以上的貯存期,在120℃預固化3 h,再在 4 結論 (1)通過乙二胺與丙烯酸酯的加成反應,使伯胺掩蔽起來,制備一種新的潛伏性固化劑,確定了反應的適宜配比及反應溫度。 (2)該固化劑與環(huán)氧樹脂配制成的膠粘劑,粘度低,室溫下有一定的貯存期。在中高溫固化時,由于分解出的丙烯酸甲酯可原位聚合并與環(huán)氧樹脂形成半互穿網(wǎng)絡,因而有望提高環(huán)氧樹脂的韌性。進一步的研究正在進行中。 環(huán)氧樹脂 - mcguy.net -(責任編輯:admin) |